首頁 專欄 電影閒聊(五) 從《白雪公主》真人版看「逆向歧視」
張倧 Jeong Giong • 發布於 1 週前
一名Gen Z INFP,只要是有興趣的東西都會刨根究底。新聞議題、宗教研究、廣東話、電影賞析全都能觸起我的求知欲,喜歡美食、攝影、旅遊。
0
1
2024年迪士尼推出的《白雪公主》真人版掀起了巨大爭議。作為迪士尼第一部經典公主動畫的翻拍作品,它本應是傳統與創新的結合,但最終卻成為輿論的戰場。許多觀眾不滿意電影中對角色設定的改動,尤其是刪除了白馬王子的經典形象,並讓一位非白人演員來出演白雪公主。這些改動到底是否合理,又對整個故事結構造成甚麼影響?
誠然,《白雪公主》原作的核心精神,並不在於她的膚色、血統,甚至長相,而是她的善良、純真,以及勇敢面對困境的內在力量。這個角色的魅力來自她如何在惡毒皇后的迫害中保持善良,並以真誠的心感動那些幫助她的人。她的外貌「皮膚如雪,嘴唇如血,頭髮如烏木」是外在特徵,而非角色的全部。
但問題是,整個故事的主要衝突,起於皇后妒忌白雪公主「皮膚如雪,嘴唇如血,頭髮如烏木」的美貌,重點是皇后希望自己是全國第一美,她不在乎自己是否善良,她只在乎自己的美貌。真人版為了讓選角合理將魔鏡對美的定義改成了「善良」,讓故事變得極不合理。明眼人都看得見,白雪公主的樣子不及皇后,皇后真的如此迷信嗎?
我就當皇后太過相信魔鏡了,所以想殺掉白雪公主的皇后曾是全國第一「善良」?這個國家有這麼糟嗎?白雪公主在十四歲以前不及皇后「善良」?是她突然變「善良」了還是皇后突然變「壞」了?完全是「邏輯死」了吧!
0
1
版權所有 ©2025 炮台山媒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