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到水窮處:讀博士, 讀歷史

行到水窮處:讀博士, 讀歷史

讀博士本來就是孤獨的追求。讀歷史博士更是云云僻徑中更為冷門的一條。熟悉讀博的都知道,讀博士是一個職業選擇。從者多為未來投身學術研究(也就是在大學出文)而奮鬥。雖則也有商科金融經濟的博士生投身商界(多為金融機構研究部門)或理工科的博士生投身發明及創業,但畢竟做學術研究才是博士畢業生的標準歸宿。 讀博士本來就是孤獨的追求。讀歷史博士更是云云僻徑中更為冷門的一條。熟悉讀博的都知道,讀博士是一個職業選擇。從者多為未來投身學術研究(也就是在大學出文)而奮鬥。雖則也有商科金融經濟的博士生投身商界(多為金融機構研究部門)或理工科的博士生投身發明及創業,但畢竟做學術研究才是博士畢業生的標準歸宿。 從職業選擇的 總的來說,我 作為興趣去做 博士不是不能 我也喜歡歷史 「人類歷史的   文化從神   經濟從農   政治從神   世界各國   審視中國   這就是本   是為序。

使用衍生工具要適可而止

使用衍生工具要適可而止

一個故事瞭解股市;從故事中看期權這玩意;在槓桿市場不需要正能量,適合以負能量來提醒投機者;無論你懂不懂期權,這篇文章絕對適合你。暴利之後要全身而退難度更高時機一過賺快錢的衍生工具變成輸快錢曾經擁有不如從來沒有 一個故事瞭解股市;從故事中看期權這玩意;在槓桿市場不需要正能量,適合以負能量來提醒投機者;無論你懂不懂期權,這篇文章絕對適合你。 暴利之後要全身而退難度更高 時機一過賺快錢的衍生工具變成輸快錢 曾經擁有不如從來沒有 一般期權新手只懂看升long call(買入買權)看跌(買入賣權)long put,不管是順勢或逆勢,不管引伸波幅在任何水平都用long(買入)。 其實這個方法並非不好,而是要看週期,有時候會把優勢變為劣勢,例如在高引伸波幅,而引申波幅正開始下跌路段時,用long call 博反彈,即使long 在低位,後來股價升,但 身邊一位戰友在9月底至10月初的一段港股狂升煙花中,獲利逾10倍,不是單筆的期權 long call 10倍利潤,而是帳戶裡的總金額有逾10倍的利潤,戶口突然從不到40萬港 隨後該戰友把帳戶利潤提出大半,只留下80萬港幣在戶口裡繼續奮戰,可說是極聰明的保本方法,獲得群組一眾戰友的稱許:懂得知進退,10倍就收。 但大獲全勝之後要全身而退,比賺10倍還要難,10月8日之後趁港股回跌,該戰友再次殺入戰場,再度入市交易,當然仍然是嚐過甜頭的 long call,趁低重新long call 該戰友之後不斷地轉入之前轉出的金額再戰,唔忿氣而再博,每日加long call 有時會long put 對沖一下,至11月8日後的恆指急跌,而引申波幅重挫,他多次轉入之前提 記得去年在10月初我在一段媒體youtube 訪談中,當時市場熾熱,女主持問我還有什麼股份值得long call 的?我回答:從低iv 爆升至極高iv ,long call 當時我也在FB寫了很多高 iv 不適宜再long 的提醒。交易,經常是心態的平衡,懂得收放,適度遠離賭場,這比一切交易手法及技術分析還重要。 路遙知馬力,一位成功的交易員,必須能在所有週期存活,即使不擅長的週期,也不至於大敗,懂得注碼分配,等待機會及磨練是,才能長久在投機市場存活而不是一剎那的暴利。 曾經擁有,突然沒有...很痛苦,很難克制,倒不如從來沒有。

藍藥丸雜誌的來龍去脈(2)

藍藥丸雜誌的來龍去脈(2)

藍藥丸雜誌的來龍去脈(1)

藍藥丸雜誌的來龍去脈(1)

牛仔漫畫搬上大銀幕

牛仔漫畫搬上大銀幕

聽過《牛仔》這個大名的,相信最後生的也起碼要數到八十後,不過最近《牛仔》彷彿回歸,在街頭巷尾不同地方均見到他的身影。先是3月中地鐵聯乘《牛仔》舉辦《牛仔伴你尋找回憶之旅創作展》,首度展出原作者王司馬的珍藏手稿,並邀請逾20名本地演藝人和藝術家,創作不同「牛仔」造型的公仔和畫作。然後是3月23日於灣仔海濱長廊舉行的「牛仔3K親子跑2025」,竟然邀得激罕現身公眾場合的俞琤擔任鳴槍起跑嘉賓,每位參加者更可獲贈牛仔x林海峰紀念T恤,結果活動大受歡迎,第二日亦成功進佔各大報章版位。 不過原來好戲在後頭,百老匯院線公布4月4日起,隆重呈獻首齣「牛仔」動畫短片《牛仔返嚟喇!》,並破天荒與勇奪奧斯卡及金球獎 負責構思、籌劃及創作一系列《牛仔》活動的資深出版人金成,一直是《牛仔》四格漫畫忠實粉絲,他說年少時已覺得《牛仔》可愛有趣 《牛仔返嚟喇!》幕後製作班底很強勁,包括屢獲殊榮的動畫導演何歷,還有擔任美術總監及角色設計的「香港獨立漫畫之父」利志達, 今個4月,牛仔貓仔一同漂流,除了向原作者王司馬先生致敬,也特別送給為香港奮發出力的香港人。最特別是《牛仔返嚟喇!》獲得已

【一名智人】保險經紀與代理之抉擇:香港保險之道

【一名智人】保險經紀與代理之抉擇:香港保險之道

實則受僱代理與保險經紀皆受佣金之誘,或推高佣金之保險計劃,非必適客戶之需。為助君決斷,下文比較受僱代理與保險經紀,並述明智購保之法。 如表所示,受僱代理與保險經紀之佣金不同。且保險計劃年限愈長,保費支付年數愈多,則受僱代理或保險經紀之總佣金愈高,蓋其年年得佣金也。此遂成「佣金之陷」,誘顧問力推某些保險計劃,害及客戶。 高佣金保險計劃(常被力推) 低佣金保險計劃(罕被推介) 風險何在? 君或購過價之冗保險計劃(如無需之儲蓄保險),而棄簡單廉價之選(如定期人壽保險),甚病也。 鑑於佣金偏見致過價保險計劃之風險,君選受僱代理抑保險經紀,當依需求與優先。以下為決斷之法: 一、選受僱代理,若… 二、選保險經紀,若… 三、自為保險經紀? 世人之新世代,或棄顧問,自於保險公司網站或比較平台研保險計劃。此風於香港日盛,多人用線上比較平台,如10Life或MoneyHero,繞過受僱代理與保險經紀。此法雖費力,卻增控制與售後支援。亦可採折衷之道:諮保險經紀,如漢森保險經紀 (Hanson Insurance Brokers)和CCW Global,以其市場知識覓最佳保險計劃,後自受僱代理購以獲售後支援,或自保險經紀購,若其價更廉且支援非優先。然此法或令保險經紀不悅,因其或失佣金。 欲於保險市場遊刃有餘,當合受僱代理、保險經紀及自研之長,以下為明智購保之策: 知受僱代理與保險經紀之運作,君可重所需—品牌忠誠、選項多寡或成本—得適宜之保障。今起探選項,問對題,以保最佳交易。 知監管之勢,亦助君明擇,持顧問之責。香港保險業監管局(IA)監受僱代理與保險經紀(及獨立代理,雖本文未述),要求其若問則披露佣金,且須為客戶最佳利益行事。然執法或不一,佣金偏見仍為挑戰。為自保,宜常問受僱代理或保險經紀其佣金—此乃IA規下之權—確其推薦合君需。

親身邂逅法國傳奇名廚 Pierre Gagnaire

親身邂逅法國傳奇名廚 Pierre Gagnaire

上月我參加了一場由巴黎之花 Perrier-Jouët 舉辦的香檳午餐活動 ,之前我已被告知今天將由法國傳奇名廚 Pierre Gagnaire 親自接待,這我既驚喜又緊張。作為擁有 13 顆米芝蓮星的烹飪大師,Gagnaire 的名字幾乎與現代法國高級料理劃上等號。餐宴上,當 Gagnaire 走近時,我發現他的眼神中透露著熱情和專注,這與他盤中精緻的料理如出一轍。「自然主導我的料理,並賦予它意義」—— 他這樣跟在場賓客分享,同時展示著今天為巴黎之花 Perrier-Jouët 精心設計的菜式。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位法國烹飪巨匠對每個細節都細緻入微,他解釋著如何選取頂級松露,以及如何讓這種珍稀食材與 Perrier-Jouët 的香檳完美融合。在與 Gagnaire 大師短暫的交流中,我感受到他對美食的純粹熱愛,這種熱忱從他年輕時向父親學習烹飪開始,一直延續至今。能與這樣一位烹飪傳奇面對面交談,品嚐他親手設計的佳餚,無疑是一次難忘的體驗。此次難得的品味之旅是巴黎之花 Perrier-Jouët House of Wonder 活動的一部分。這個載譽歸來的盛事正值香港藝術月之際,為期一個月的「自然之宴 Banquet of Nature」將美食與香檳的完美結合呈現給香港饕客。在瑰麗酒店蝶苑,Gagnaire 與糕點主廚 Jonathan Soukdeo 合作推出的限定下午茶套餐令人驚艷。Gagnaire 以松露為主題設計了兩款鹹點及兩款甜點,Soukdeo 則以精湛技藝創作了多款配套糕點。每一口都透露著 Perrier-Jouët 香檳的清新優雅,完美詮釋了「大自然的藝匠」這一主題。這套下午茶將於 3 月 25 日至 4 月 25 日期間供應,每位定價港幣 568 元,可額外加配香檳享用。除了蝶苑,House of Wonder 還延伸至兩家米芝蓮餐廳 Feuille 及 Racines。在 Feuille,主廚 Joris Rousseau 特別設計了三道菜式與 Perrier-Jouët 香檳配對(同樣於3 月 25 日至 4 月 25 日期間供應),其中更融入了本地蜂蜜保育組織「Save Local Bees」的蜂蜜,體現了品牌對自然保育的支持。而在 Racines,星級主廚 Romain Dupeyre 則創作了以紅菜頭與草莓搭配熟成鴿子的精緻菜式,與 Perrier-Jouët Blason Rosé 香檳相得益彰。品牌自創立 200 多年來一直崇尚藝術與自然之美,而「Perrier-Jouët Society」的成立更將這一理念延伸至烹飪藝術領域,連結全球名廚交流心得。此次 House of Wonder 活動完美體現了這種藝術與自然交融的品牌精神,也為香港帶來了一場視覺與味覺的盛宴。與傳奇名廚 Pierre Gagnaire 近距離接觸,除了享用了一頓難忘美食,也讓我見證了巴黎之花 Perrier-Jouët 如何將香檳文化昇華至藝術與自然的層次。無論是香檳愛好者還是美食鑑賞家,這場為期一個月的盛宴絕對不容錯過。

饒舌傳奇Snoop Dogg與Dr. Dre進軍英國烈酒市場

饒舌傳奇Snoop Dogg與Dr. Dre進軍英國烈酒市場

「Drop it like it's hot」的饒舌傳奇Snoop Dogg近年在網絡平台爆紅,無論是他獨特的慵懶態度還是充滿魅力的生活風格,都讓年輕一代着迷不已。這位饒舌界「教父」不只限於音樂領域發光發熱,更不斷將觸角伸向各種創意產業。最近,Snoop與他的黃金拍檔Dr. Dre再度聯手,這次不是製作饒舌新曲,而是推出了一款名為「Still G.I.N. By Dre and Snoop」的頂級琴酒,並已於3月27日正式登陸英國市場。 這款琴酒是兩位音樂傳奇繼去年大獲成功的「Gin & Juice By Dre and Snoop」預調雞尾酒後,再度進軍烈酒界的重磅之作。值得一提的是,「Still G.I.N.」的命名靈感來自他們合作的經典神曲《Still D.R.E.》,延續了兩人將音樂元素融入酒品的傳統。 「這不僅僅是我們掛名的一款酒。就像我們做Beats耳機一樣,從琴酒配方、風味到包裝,所有細節都是我們親自參與打造。」Dr. Dre如此形容他們的新作品。而Snoop Dogg則補充:「在錄音室裡,當我和Dre努力創作最棒的音樂時,我們就是喝著琴酒,享受當下的樂趣。這款酒的風味演變、酒精含量,我們都參與其中,成品實在太棒了!」「Still G.I.N.」以現代感十足的柑橘風味為主調,搭配茉莉和芫荽等細膩花香與香料,帶來難忘的芳香餘韻。這款精心調配的琴酒採用銅鍋蒸餾工藝,確保每一口都能達到超高品質的享受。產品包裝同樣出色,由設計師Ini Archibong打造的獨特蜂窩狀70cl酒瓶,視覺上極具辨識度和收藏價值。 為慶祝「Still G.I.N.」的推出,Dre與Snoop還製作了一條突破性廣告片,運用前沿AI技術,將他們與傳奇藝人Frank Sinatra和Sammy Davis Jr.跨時代「合體」,呈現經典與現代的完美平衡。 「Still G.I.N. By Dre and Snoop」現已在英國市場推出,建議零售價為38英鎊,這個春季將在全國的酒吧和零售商陸續上架,也可透過官方網站www.dreandsnoop.com直接購買。對於想體驗這對饒舌界黃金拍檔跨界之作的香港粉絲,便要繼續期待酒商引進本地市場的一天!

100億王朝JPFX之揭秘 (5): 新工上任 by 于日辰

100億王朝JPFX之揭秘 (5): 新工上任 by 于日辰

2019年初我隻身由深圳嚟到香港為一間初創公司擔任市場策劃部經理一職。老實講,市場策劃並唔係啲咩專才技能,每年中港台日韓星馬泰BBA畢業嘅人數以億計,競爭性當然非常大,冇際遇冇人脈的話最叻都只可以做到大茄位,月薪四萬更加係天方夜譚,就因為芮玥我先有個咁嘅機會由谷底反彈 (建行份工月薪只有$9500)。香港對我哋深圳人嚟講其實只係一個高配版嘅深圳,啲嘢靚啲貴啲、乾淨啲、有系統啲同埋大部分人都係講廣東話 (深圳有四成人口都係講普通話),由於我出身廣州母語係廣東話,所以落到嚟香港係特別親切同易於適應,香港人當然有啲排外會話我哋係落去同佢哋搶資源嘅大陸喱但當佢哋知我係廣州人又好似好返少少,可能大家都覺 第一日返工我係由深圳直接落去香港所以連車都未識搭,地址係上環一間商業大廈叫成基商業中心,因為唔就近地鐵站所以搵咗好耐先搵到。第一日返工見到公司連名都未有,單位大概兩千呎,入面乜都未有空空洞洞得一張梳化同茶几所以望落去好大,幫我開門嗰個係一個中年男人,長相粗獷成隻左手都係紋身再配以一頭金髮,就算一身西裝打扮都難以掩蓋佢身上嗰浸濃濃嘅江湖味:「貴姓?」您好,小姓洛,係……「OK,阿妹交帶咗,你坐住依度先。」佢口中嘅阿妹應該係芮玥。我被安排坐入會議室嘅大枱,而中年男人就繼續坐喺出面廳張梳化一路食煙一路掃電話。我冇被吩咐任何公務亦冇任何同事返工只能呆坐喺度等候法落,直到一個鐘頭後終於有第二位同事返工, 阿科坐咗喺我格離同外面個男人一樣無所事事一路Un張櫈一路掃電話非常悠閑,而我就連手機都唔敢拎起,繼續坐直個身準備就緒…半個鐘頭後再出現另一位同事,一入嚟就同個中年男人揸住支煙有講有笑,我有細心偷聽佢哋對話內容大概係一堆冇意義嘅粗口同閒話家常:「屌你個老母頭先企喺下面間茶記門口諗住食埋支煙先上嚟屌你突然有個侍應揸住張地毯走出嚟門口起勢咁撥,撥撚到我成腳都係塵,屌你老母個撚屌唔知係見唔撚到我定點完全唔鳩識停,我俾佢撥撚到火都嚟咪大大力屌鳩佢,我屌撚到佢化個老細先識走出嚟道歉,我話我拆撚咗你個招牌都得呀仆街冚家剷!佢驚撚到即刻送咗杯檸茶我飲,我話我唔撚飲檸茶個喎佢即刻充多杯咖啡俾我,所以多咗杯檸茶, 就喺依三個男人嬉皮笑臉打打鬧鬧嘅時候,門終於再次打開,我終於見返一個熟悉嘅面孔,就係芮玥,同行仲有一個青年,高高瘦瘦成身名牌,我其實識佢因為以前曾經喺Protocal Labs見過,佢叫阿傑,就係之後為人所熟悉嘅幣少爺。 (續)  免責聲明:故事人物純屬虛構,如有雷同,實屬巧合

Adolescence — 一鏡到底的美學

Adolescence — 一鏡到底的美學

劇集Adolescence(《混沌少年時》)在Netflix上線後就獲得不少迴響,其中最多人聚焦於劇集帶出的青少年問題與網絡文化影響,關於劇本其實不需梳理太多,就是一個簡單的「少年殺人犯」的故事。 主角Jamie從第一集開初就已落網,沒有任何反轉,也沒有任何奇幻劇情,單純只有帶領我們揭開帷幕,探索悲劇發生的成因。一個「正路」的劇本,本來應被視為「教育電視」。然而四集皆運用了一鏡到底的手法,近一小時沒有任何剪接的內容,成為了它的賣點。如此説,一鏡到底的重要性在哪裏?為什麼非要使用這種呈現手法? 討論一鏡到底,首先不可避免要提到「速度」這個概念。不可否認,在畫面的呈現上,速度是其中一種形式。速度的

更多作家精選文章

更多作家精選文章

追蹤我們:

版權所有 ©2025 炮台山媒體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