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專欄 走出原生,走入自我:我对原生家庭与婚姻家庭的反思
Grace Kam
发布于 2个月前
0
0
在华人社会中,“孝顺”一直被视为美德的核心,但当我们长大成人,成家立业后,这份孝顺是否仍应凌驾于我们所建立的新家庭之上?这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也是不少人成长过程中必经的心理关卡。
我来自一个传统家庭,从小被教导要听从父母的意见,不要忤逆长辈。在那样的成长背景中,服从与顺从似乎成为维持和谐的标准。然而,当我自己成为了父母、伴侣,当“我的家庭”开始与“我来自的家庭”产生交叠,我才深刻体会到——两者并不能简单地被放在一个天秤上衡量。
我曾经看到朋友的婚姻陷入困境,只因她的丈夫事事听从原生家庭的意见,即使那意见对自己的家庭明显不利。丈夫要求妻子要对他没有经济能力、亦无品行的姐夫礼敬有加,这些要求让她内心挣扎、家庭气氛紧张。这一幕让我意识到,当一个人无法在原生家庭与婚姻家庭之间建立界线时,不仅会让伴侣失望,也会让“家庭”这个本应温暖的词汇,变得沉重且充满压力。
原生家庭赋予我们生命与价值观,但它不应该限制我们发展新生活的空间。婚姻是一场与伴侣共同打造的旅程,两人之间的关系,应当建立在互相尊重、信任与沟通之上,而不是一味地牺牲与妥协。
若原生家庭的价值观与现实婚姻产生冲突,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自我觉察与适时地建立界线。这并不代表我们不孝,而是懂得保护自己所爱之人、为自己的家负责。事事顺从父母,有时只是懒于面对冲突的逃避,而不是成熟的选择。
在这条走出原生、走入自我的路上,我学会了对父母说“我知道你们关心我,但这是我家庭的决定”,也学会了与伴侣携手承担选择后的结果。我们不再只是父母的孩子,而是某人的另一半,是孩子的父母,是这个家庭的守护者。
这是成长的证明,也是爱的延续。
0
0
版权所有 ©2025 炮台山媒体有限公司。保留所有权利